CRS下的隐形税务风险:你藏在境外的公司,早已知道
录入编辑:襄策合规 | 发布时间:2025-07-29“境外公司不是在BVI设的吗?”
“用朋友身份注册的,跟我有什么关系?”
“资金都没打回国内,税务怎么可能查到?”
如果你还抱有这些想法,很可能已经错过了一个关键政策:CRS(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,共同申报准则)。
作为中国2018年正式加入的跨境税收信息自动交换机制,CRS已经彻底改变了离岸资产“隐身”的时代逻辑。
一、什么是CRS?它换了哪些你的信息?
CRS是由OECD主导制定的一套跨境税务信息交换体系。签署国的金融机构需要:
实时识别非本国税收居民客户
报告其账户余额、存取记录、持有公司等关键信息
自动提交给本国税务机关,再由后者自动交换给客户所在国
截至目前,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加入该机制,包括:
中国香港、新加坡
英属维尔京群岛(BVI)、开曼群岛
瑞士、卢森堡、阿联酋
你在这些地方开设的银行账户或公司账户,只要存在中国税收居民作为实控人或受益人,数据就可能已经被自动回传给中国税务系统。
二、你以为的“代持”,CRS视角下根本不成立
很多客户在境外注册公司时,为了“避税”或“不留痕迹”,习惯使用:
海外亲属、朋友作法人(俗称“代持”)
不披露中国身份、不做实控申报
由第三方公司全权打理公司账户
但CRS要求“穿透实益拥有权”,不以法人登记为判断标准,而是识别:
最终受益人(Ultimate Beneficial Owner)
实际控制人(Controlling Person)
账户实际操控者(Signatory with effective control)
也就是说,只要你:
是公司幕后控制人
使用公司账户收支款项
对公司财务或经营具有实质决定权
即便你不是法人、不在章程上写名字,也符合CRS报告范围。一旦触发信息交换,而你在中国未主动申报海外资产或收入,可能构成隐匿境外所得或逃避申报义务。
三、被交换信息以后,会发生什么?
中国税务机关近年来持续加强对高净值人群、跨境业务主体的信息比对与风险筛查,具体表现包括:
境外账户余额异常或短期大额波动被列为风险账户
CRS数据与国内年度涉税申报表不一致的,触发问询或稽查
涉及空壳公司、无实际业务的海外结构,被重新归类为“个人资产持有平台”,追溯多年收入及应缴税款
尤其是福建、温州、义乌等外贸集聚区,已发生多起因CRS而启动的个人涉税调查。
四、如何降低CRS下的税务合规风险?
合规不是简单报税,而是结构的设计。我们建议:
✅ 明确你的税收居民身份(包括公司法人、股东与控股人)
✅ 梳理所有你实际控制或间接持有的境外账户及公司结构
✅ 判断是否构成CRS自动交换义务主体
✅ 必要时主动补申报或结构调整,降低追溯与滞纳金风险
✅ 搭建符合CRS与中外税法的“可解释结构”(如持股路径、资金用途、税源申报)
结语:
在CRS时代,“你以为没人知道”的境外公司,很可能已经被写进税务档案。不申报,不代表没记录;不在你名下,不代表没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