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向东盟偏移
录入编辑:襄策合规 | 发布时间:2025-05-13从日本上世纪 90 年代的出海经验来看,对外直接投资增速与企业出海进程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,土地、劳动力、税负等经济效益的考量是企业选择出海的主要因素。但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、中美贸易摩擦加速了产业转移进程,中国企业积极出海,通过海外布局产能抵消美对华关税的不利影响。自 2023 年以来, 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中枢明显上台阶,在新一轮关税威胁下,这一趋势可能会出现加速。
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两年大幅增长,反映出海进程有所加速。根据商务部数据,2024 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 1627.8 亿美元,以初值计算增长 10.1%。其中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 1438.5 亿美元,增长 10.5%。2024 年境内投资者共对 9400 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,较 2023 年的 7913 家增长了 18.8%,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为应对关税,加快了出海进程。分行业来看,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、批发和零售业、制造业、金融业,上述四大领域合计占 2023 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 78.1%。制造业中主要流向为汽车制造业、其他制造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、通用设备制造等行业。
分区域来看,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东盟份额上升、美国、欧盟份额回落。2023 年,中国主要投向了东盟、拉丁美洲。其中对东盟投资总金额为 251.2 亿美元,增速高达34.7%,占我国总投资份额上升明显,由 2017 年的 8.9%上升至 2023 年的 14.2%。而 2023 年中国对拉丁美洲、欧盟、美国、澳大利亚的直接投资增速均出现回落。
我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以制造业为主,与欧美的投资领域存在差异。我国对东盟主要投向为制造业、房地产业、批发和零售行业,从 2017-2023 年累计流量来看,投向制造业247.1亿美元,占比26.3%;投向房地产业181.4亿美元,占比19.3%;投向批发和零售行业 167.9 亿美元,占比 17.9%。从截至 2023 年末的投资存量看,我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主要国家为新加坡、印度尼西亚、越南和马来西亚。美国、欧盟对东盟主要投向为服务业部门,包括金融业、批发和零售业。